Dear Nancy,

 

非常谢谢您不断地将好的文章和生活的点滴与朋友分享, 我非常认同意您的想法,所以我也分享一下我在这几年的不同感受给您参考。

 

我个人觉得人生如旅行,站站都精彩,行程不同,随自己的脚步去安排,有人继续向前探索,有人停下休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端看您从那个角度看人生, 只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走的路负责,因为人生是自己的,必须做自己的主人,才活得有意义。

 

这几年我和家人虽然远离台湾,并不表示我们对台湾的感情有什麽不同,因为那是我们出生、成长及需要开始去感恩反哺的地方,只是对目前台湾社会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和政客乱扣帽子的恶质文化,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

 

像我们这一代人,处在台湾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在台湾环境面临激烈变动和对未来失去方向的时刻,我们的责任是非常艰巨的,虽然我们自己在生活和事业的发展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如何为下一代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有幸的是继承了上一代人,优质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我们在求学、就业、生活都具备很好的环境和条件,也顺顺利利地成就我们的一切。但是未来的下一代就没有这么简单,他们在富裕中诞生,却在经济转型困境和社会激烈变动中成长,如果没有及时的协助和引导,将来是很辛苦的。

 

最近很多人惯性地把爱台湾在嘴上,且随时拿出来检验别人,就像我们年轻时谈恋爱一样,一定要常常问对方有没有爱自己,其实没有经过时间和现实的考验,又那里真正懂什麽是爱呢?爱的定义是一种尊重、不自私、牺牲、利他的态度,不是占有和强迫,我们有多少人认识和做得到呢?我们在台湾这片土地出生、长大的人,热爱乡土是不用怀疑的,但是我认为台湾要面对大环境的改变,就必须有兼具本土和国际化特质的人才,从更长远和更宽广的角度看事情,否则是非常困难突破目前大环境的困局。

 

我来自高雄乡下,从林园海边的小贩,经过20年努力做到在台湾的花旗银行和瑞士银行的副总裁,为了深入了解台湾和世界如何面对大陆的兴起,毅然放弃台湾舒服的生活,在中国到处奔跑,感受特别深刻。在上海的工厂中与来自四川、安徽的农民工相处,看到挤压在13亿人口最底层他们,为了生存努力在生产第一线拼搏,虽然仅能得到微薄的薪资糊口,短时间看不到他们的发展,但是那种求生存和求改善的生命韧性,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令我常常感触良多,也令我害怕的,因为对台湾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其实就是来自这股像蝴蝶效应般的力量。台湾曾经拥有过这样的力量,所以创造了过去的经济奇迹,未来如果想突破困境,找出新出路,可能就要重新找回这样生命的韧力。

 

另外,在与地方官员的接触中,看到他们求新、求变和求好的斗志,展现出强大的推进力,虽然贪腐常常是他们必须的共生体,但总体而言,彼长我消速度之快是令我这么热爱台湾乡土的人,感受特别深也特别急的。如何重建台湾的优势,以更务实的态度,让台湾重新脱胎换骨,不要闭关自守,是非常关键,毕竟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在为台湾努力着。有次在苏州为当地一些本地银行训练时,有位刚来自台湾的讲师说,他非常担心我们在不加快脚步,可能要到大陆在当台劳了,我安慰他,不用担心,因为如何不特别努力,面对中国本地人才和世界人才的涌进,恐怕连当台劳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还是把台湾建设好。

 

除了对未来有所计划外,活在当下是非常重要和务实的,先了解别人也让别人多了解我们以后,才能谈“爱”的事情。当我在台湾时,我就深入了解台湾的历史,从我们在淡水的红毛城,到台南的安平古堡,从西班牙、葡萄牙的入台,福尔摩沙美丽岛的来源,一直到日本统治50年、国民政府的迁台点点滴滴了然于心。记得当我在台南时,我热爱台南新化农场,曾文水库的宁静,也常常每年全家 在七股海边看候鸟-黑面琵鹭,还可以兼台南的文物历史的解说员,例如台南我银行所在的永福路是1700年的海岸线,前面的忠义路是1600年,后面的西门路是1800年的海岸线,1900年以后才退到金华路上,台湾四百年的历史就在台南8年的生活中深深烙印着。忠义路上的郑成功家庙的旗干石,是当年来自他家乡的石头,也因为了解了这些历史,所以上个月去了厦门和福州感受特别深刻,马上就看到历史的长河和血源相连的脉络。在厦门听到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几乎和台湾一摸一样,乡下的地方的闽南建筑和三合院简直是我小时的记忆。到了福州,站在三江会口边的山上,看着宽阔的福州湾,而闽江口外就是我们属于我们的马祖,我们数百年前迁台的情境,彷佛重现在眼前。

 

两周前也去了山西太原出差,这是我第一次到太原,也是第一次飞过太行山,地形非常特别,一片片排骨般对称的山脊,让像可口美味汤头的白雪铺在上头,当然拿起相机抢了些镜头。想起以前晋商的文化,中国最早的票号,金融体系,如何穿越这片穷山恶水进入全中国,就令人难以想像,也不得不信服,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生哲理。这次公干,时间比较感,把去乔家大院的行程留到下一次。

 

到中国是我自从2000年以后人生规划的中的重要一段,将前半生所学的历史地理实际地了解,就像在看祖先为我们拍下的录影带,非常宝贵。谈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您,有太多的事情是在台湾的环境,所没有办法体会的。只有跳出旧思维的条条筐筐,再看过千山万水后,以更包容更宽大的心来对待我们面临的变局,就会更懂得什麽是美什麽是好,那些要珍惜,那些要丢掉。也许人非看破不能行,太多的包袱,放不下是走不动的。也许多变是苦,但执着也是苦,我们既已选择世界当道场,在道场中修行,倒感觉处处是家,不管在台湾、中国或将来去任何地方,若能抱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心胸,坦然面对一切,心中倒也不孤独。

 

 林水茂 2007、2、2 随笔。

 

 上海昆华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Q & C Capital Management (Shanghai) Company Ltd.

 上海市天钥桥路871号17楼B座

 Room B, 17 Floor, 871 Tian Yao Qiao Road, Shanghai 200030, PRC

 Tel:  +86 21 34240502, Fax: +86 21 5424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