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談禮儀

/巫文瑜(20081128)

http://tw.myblog.yahoo.com.tw/nancytw

http://www.nancywu.idv.tw

http://www.andyson.com.tw

 

最近讀『于丹論語心得』感觸良多,首先談談台灣的重北輕南再來探討論語談禮節。

 

重北輕南

 

在與客戶溝通課程的過程,總會發現公司若設在北部他們往往對南部不是很了解,給南部分公司的教育訓練經費也微乎其微。其中多少隱含對南部的不重視。所以經費少得可憐。當然我也發現有些南部公司的承辦人員對事情的投入度不若北部那麼積極有概念,多少有公務人員的心態。反正按總部的指令做多少了事,更缺乏那份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好好落實教育訓練,所以當我要求他們要事先準備該公司的案例給我做課程規劃參考時,他就退縮了總覺很麻煩而不是考慮到公司花錢做培訓的意義在哪裡?所以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因果導致今天這個局面我很難下斷論。

 

台灣這麼小,但依然很難避免行政資源總是『重北輕南』,這是南部人的悲哀。

再則,人如果待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久了就會動力不足也不想改變現況。這是問題背後的問題,所以通常我都不鼓勵學生應屆畢業就投入公職。

 

爾近,併購風潮日盛、公家機關也漸漸民營化,各部門承受到上級的業績壓力可謂不小。什麼人會被lay-off?我想:不創新、不思圖改變、貢獻度低的人都是企業的首選。我也發現位處鄉下地區的工作人員因每天生活在同一區、上班下班都在同一個環境。人開始退步了不知不覺變成被煮熟的青蛙而不自覺,在邀請老師授課的用字遣詞也不那麼客氣有禮貌。殺價也是對知識工作者的不尊重,但他們把教育當作青菜蘿蔔來喊價還問老師可不可以打折?我感覺得這是很失禮的行為但人員可能不自覺,面對這種只要便宜不重視知識可貴的邀約單位我通常都寧可捨棄不上,後來成交的機會當然也不大。因為我們的著眼點不同,課程效益會有問題。

 

論語談禮節

 

最近我讀『于丹論語心得』p52 說到『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他尊禮、守禮、行禮,並不是要做給別人看,而是一種修養。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不管這個人多年輕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尊敬』。

 

(論語 鄉黨)記載:『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攤,朝服而立於阼階

鄉親們一起行鄉飲酒禮,儀式結束後,孔子總是要等拄手杖的老人出門後,自己才走,絕不與老人搶行。鄉親們舉行驅除疫鬼的儀式,孔子一定穿著朝服恭敬地站在東面的臺階上。我把這幾頁折角準備講給我的學生聽,原來早在孔子時代就有這樣尊師重道的記載。難怪韓劇『明成皇后』都把孔子等古聖先賢的至理名言奉為圭臬。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學子們過去讀的四書五經早就被 msnskypeblog、無名網站、ipod、網咖給取代掉了。現在看到師長一樣好端端地坐在那兒不知道要起身,想當然耳敬老座坐的不是老弱婦孺。

 

這本書在此時此刻閱讀對我來說體會更深,尤其運用在教學更能前呼後應。明年我的禮儀課程將會加入這些春秋戰國的史蹟與道理,也許題目應訂為『孔老夫子談禮儀』,這是此書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