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禮有禮走遍天下

 

o 禮節的意義39

    禮節是人們生活的規範,也是人際關係的準繩。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就是希望我們日常生活之應對進退應符合禮節。晚近交通便捷,各國人民往來頻繁,禮節成為國際人士把臂論交的橋樑。

    近年來,我國經濟成長快速,國民所得提高,國人出國旅遊、考察、留學、探親者絡繹於途,由於各國文化傳統不同,學習國際禮儀必須入境隨俗,且不能侵犯別人的隱私權。

o 入境隨俗

    到泰國不能因為小男孩長得很可愛,信手拈來就去摸摸他的頭,父母親是很忌諱的,因為泰國人視當和尚為一種無尚的光榮,摸了小孩的頭他是會破功而因此不能當和尚;男眾不能碰到女尼的袈裟;女眾也不能碰到和尚的衣服。

    歐美國家很重視藝術品的保存,不管到法國凡爾賽宮,或是任何一個指明不准使用閃光燈的參觀景點,我們應入境隨俗,國人常心存僥倖的心理,〝沒關係,偷拍一下,反正管理員也沒看到〞,當心待會兒整捲膠捲被抽出來。

    有一次帶團去新加坡、香港,各位都知道新加坡環境之整潔是舉世有名的,使用公共廁所沒沖水要罰、在在公共場所抽煙也要罰錢,於是我告訴團裡的小朋友:「上完廁所要沖水哦!否則媽媽會被罰得沒辦法回台灣,你們只得留在這兒哦!」小朋友都很謹慎。到了香港,早餐在餐館吃鮑魚粥,我問那位小朋友上完廁所有沒有沖水,他說:「這裡又不是新加坡!」。

    有一次一位朋友從瑞士來,我帶他去我家,在過馬路的時候,他拉著我的手就要過去了,我告訴他,〝等會兒!!您沒看到計程車從那頭開過來嗎?〞他說,〝在我們瑞士,車子總會讓行人先走,也少有人按喇叭,按喇叭表示車上的人在叫你。〞所以當他來台灣的時候就常頻頻的回頭,直以為有人在叫他,我想這就是習俗不同,所造成的認知差距。每次我車停在紅綠燈下,後頭的人直按喇叭,好像我很礙事一樣,說也奇怪,他喇叭一按完,馬上就綠燈了,咻!他立刻急駛而過,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能耐,也為他的不耐心而感到難過。

    在國外通常都有付小費的習慣,不能因為要省個一∼二元美金,到旅館行李自己提,早上起床也不壓一點小費在床頭給為我們清理房間的服務生們。在美國紐約,服務生於收取客人的小費之後是必須付15%的稅給政府的,如果我們沒有付小費給他,他便要自掏腰包付給政府,凡此種種就是在告訴我們禮節的重要性,入境要隨俗。

 

o 知禮有禮走遍天下

    記得XO經銷商的總裁到台灣來做市場調查,發現台灣銷售XO市場是排行榜上出名的,在外國,他們喝酒是小啜一口,慢慢品嚐,只是在開始時舉杯說Cheers,沒有勸酒的習慣。我們台灣人〝喝酒的人蓋慷慨〞喝喝喝,巧立名目,說錯話要喝,說了好話也要喝,有事慶祝更要喝,沒事慶祝就找理由喝,到後來就流行一句〝祝生日快樂〞,每一個人的生日都在同一天了,要不就是〝你敬他沒敬我,就是看不起我,來!乾杯!〞,有一次我就在這種人情包圍下,喝得無法開車上高速公路。

    上了飛機,只要有我們台灣團體就非常熱鬧,不是佔住通道要與人換位子就是在飛機上喝酒划拳,要不就是打牌。我常常說有中國人與日本人吃飯的地方就好像菜市場一樣,划拳之聲此起彼落。

    我那位瑞士朋友來台灣期間,也曾在台南待了幾天,他跟我說他在台南某一支電線桿上看到如下的文字〝凡在此地倒垃圾者絕子絕孫〞結果下面還是垃圾一大堆,為了這件事我被他唸經好幾次,總是告訴我新加坡比較像瑞士,於是很快地他就離開台灣了。這件事讓我聯想到早期我們的清境農場,它旁邊的小市集有賣小稚雞的攤販,於是遊客就買來大快朵頤,甚至利用厚紙板在草原上滑起草來了,於是雞骨頭、紙片,這兒一堆、那一叢,草原不再是青色而是枯黃的顏色。

    以前總是不了解,台灣生產除草機要賣給誰?等我到了美國才知道,哦!原來美國人為了保護當地房屋的價值,他們每七年換一次房子,在這七年居住期間他們努力的維護他們的居家環境,除草、剷雪,把家裡整理得井然有序。更有一說,德國有一個家庭庭院落葉滿地都不整理,還被鄰居控告破壞當地土地價值。反觀我們台灣早期由比較鄉下的村里發展為都市的地方,蓋的房子根本無法讓您按圖索驥,他高興就朝東邊蓋,我高興就朝西邊蓋。有一回姐姐的日本朋友從日本來探望她,依著地址無法找到她家,於是找到警察局,請警察帶他去。在荷蘭您看不到所謂的屋簷,我們這兒的屋簷不但可供避雨,甚至當起攤販的營業場所,於是警察在後頭追,攤販在前頭跑的景象比比皆是。

    這幾年台灣的經濟起飛得快速,出國人數日增,如果我們在應對進退、舉手投足之間都能遵守禮節的規範,入境隨俗,做一位知禮有禮的紳士、淑女,相信到哪裡都會很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