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 持

巫文瑜

為了推薦一本好書給讀書會,我在半個月內讀了六本書;最近景氣不怎麼好,一時無法紓解心中的鬱悶,索性鑽進誠品書局率性地跟學童們坐在地板上把這本向塔尖尋夢~我在牛津的日子(胡志強著)讀完。我原本只想在那兒讀完就好,並不決定買它。當我讀到第137頁"不懂英文的痛苦經歷":『我念國三的時候,台灣還有美軍駐防,我們家隔壁就住了一對美軍夫婦。先生是醫官,常常出差到越南去,太太一個人在台灣。有一天半夜地震,這位太太十分驚惶地跑來敲我們家的門,把我母親吵醒了。母親開了門,兩人言語不通,母親就把我叫醒。那時我好夢正香,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半夜被叫醒,滿腦子只想趕快回到床上,再續前夢。我在門前睡眼惺忪地看著她吐出一連串嘰哩咕嚕的英文,根本完全聽不懂。

過了好幾個月我才知道,這位美國太太說的是:「今晚地震我很怕,我先生又不在,我怎麼辦?」可是當時我真的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於是只好向她鞠躬,說了句我唯一會的英文:「謝謝妳!」(Thank you!)。她愣了一下,看得出十分焦急,重複把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遍。我還是聽不懂,也不知如何是好,就重複鞠躬,再說「謝謝妳!」。可憐的她在絕望中,仍展現了堅持,繼續說了第三遍。這時,我也下了決心,把自己有限的詞彙再想一遍,鞠了一個更深的躬,向她說「非常謝謝妳!」(Thank you very much!)她聽了我一成不變的反應,知道不會再有發展,用力跺了一下腳,沮喪的走了。後來母親弄清楚了原委,好好地罵了我一個禮拜,說我念了三年英文,除了謝謝以外,什麼也不會說,真是太辜負她了。我聽了也很難過,從此就下定決心,要把英文學好。那已經是國中三年級上學期快結束的事!

在沒有人特別教導的狀況下,我只有拼命逼自己。我的原則可以歸納成三點:第一是毅力,不學好絕不放棄;第二是用心,無時無刻不在進修英文;第三是勇敢,也就是不怕出糗。我告訴自己,有什麼好怕呢?不怕!拿零分才可怕,講錯也不會得零分。』

於是,我決定買下它回來給士凱與Emily做為讀英文參考,加上書上詳實記載了胡志強先生在牛津大學求學的經過及令人為之嚮往的校園景色,我希望讓士凱他們開個眼界,從小即培養國際視野,從而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出一個藍圖。

求學的過程我沒有機會出國進修讀個學位,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讀得來,對於那些能在國外拿MBA又拿PHD的朋友,實在很佩服。只能從不斷地出國旅行去彌補這份不足,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讓自己不斷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人仕的應有的氣宇與見識。

末了,胡志強先生在本文做了一個結論:『回首前塵,在多次挫折與失敗的轉折之中,我如果心志動搖,後來的結果必然大為不同。還有哪個人碩士念了三次?博士念到截止日期最後一天?如果一定要問我為什麼能堅持,我只能說我不願意承認失敗,而且相信每一次的挫折都不是最終的判決!我把失敗看成挑戰,越不順,我奮鬥的信心就越激昂。

基本上,沒有人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全無橫逆挑戰或失敗挫折。那麼,我們到底是希望在人生的早期--尤其是學習階段--來面對失敗挫折,還是晚期呢?如果失敗發生在人生早期,是不是更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後來的橫逆挑戰呢?年輕時在失敗中記取教訓,後來在事業中會不會比較有能力處理危機呢?人小時候學步常常摔跤,後來不也就比較不容易再跌倒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告訴年輕朋友,年輕時生活中有所不順,甚至失敗,不但是考驗,也是福分!

在人生的進程中,失敗可能只是一個插曲,只要不輕言放棄,就永遠有選擇結局的機會!』

 

是這段話,讓我更堅定刷卡買了它。我很感謝誠品書局吳總經理的理想與抱負,塑造一個這麼舒適讓人流連忘返的讀書環境,讓我在意志有一點消沉的時候重拾信心。謝謝您!